贵州岑巩:稳产“菜篮子” 保供大湾区
入冬以来,气温逐步降低,贵州省岑巩县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基地却热度不减,各类冬季蔬菜抢鲜采摘供应,实现农家“菜园子”直通城市“菜篮子”,促进乡村产业振兴。
在岑巩县凯本镇沈家湾村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基地,一颗颗红菜薹整齐排列,长势喜人,村民们穿梭其间,采摘、打包、装车后发往市场。
“现在是红菜薹采摘高峰期,每天的产量是4万斤左右,老板负责到这里来监督质量,质量合格就装车发走。”基地负责人陈文建介绍,主要发往长沙、广东东莞、佛山和香港,单价是3.2-3.5元,如果品质好的就3.5元。
近年来,岑巩县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,依托典型的高山冷凉气候,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,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基地建设。2022年,凯本镇沈家湾村蔬菜种植基地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基地,由岑巩县禾欣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生产,推行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产业化发展模式,带动农民增收。
“我们是通过社员带动农户来发展,农户的技术培训,包括田间地头管理我们是全程跟踪服务。目前,在岑巩范围内已带动农户200多户,亩数已达到5000多亩。”基地负责人陈文建说。
今年,该合作社按照无公害蔬菜种植标准,不断丰富蔬菜品种,确保四季不轮空,供应不断档,实现稳产增收,带动就近就业。
“我们合作社是以发展蔬菜为主,春季和夏季以种辣椒、豇豆为主,冬季是种红菜薹、白菜。年发放工人工资200万元左右。”基地负责人陈文建说。
岑巩县以创建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为契机,大力发展蔬菜产业,带动农民增产增收。截至目前,已成功申报粤港澳“菜篮子”基地7个,其中蔬菜基地4个,面积达6000余亩。销往粤港澳的蔬菜产品主要包括辣椒、红菜薹、南瓜、冬瓜、白菜、茄子等,年销量约8000吨,产值达3000余万元。